- Deborah
- 2022-06-29 16:26:42
- 教育
教育介護抄書也是讀書的一種
教育介護一般書籍還有結束語,讀完正文之後不可不讀結束語。結束語是對該書所要闡述的思想的總結,帶有作者提綱秦嶺式的回顧,尤其是對寫作過程的回顧。讀結束語有助於對全書進行總結性的考察。以上所說的是讀一本書的程序。請不要小看程序讀書法。如果讀書學習時能把住這一關,效果自然不大一樣。你若正有一本書在手時,不妨試試程序讀書法。第七講,邊抄邊讀,加強記憶,抄讀讀書法。中國當代史學家吳晗說,琴除了要看,還要多抄,把你認為重要的地方抄下來,這樣就能鞏固記憶。
明代有位叫張博的文學家,因為記憶力較差,就給自己規定了一個特殊的讀書方法,把要讀的文章先整整齊齊的抄一遍,抄完後讀一遍,然後就燒掉,再重新抄一遍,然後再讀,再燒。這樣反複六七遍,記得牢固了才肯罷休。為了勉勵自己,他把自己的讀書室命名為七錄書齋。舉此例並非要我們一定要效仿他的每次讀書必須抄六七遍的做法,而這裏是要介紹一種超獨結合的讀書方法,我們不妨把這種讀書的方法叫做抄讀讀書法。我國自古就有筆抄一遍勝讀十遍的讀書格言,抄讀法可以說是我國傳統的一種讀書方法,它以抄錄讀物原文為特征,抄讀可以使人的精神力集中,幫助理解,增強記憶教育介護。
元末明初的宋濂在寫給同鄉晚輩馬生的臨別贈言,送東陽馬生序中,回顧自己早年求學時的艱苦經曆,寫到,餘幼時即嗜學家貧,無從致書以觀,每假借於藏書之家,手自筆錄計日以還。天大寒硯冰堅,手指不可屈伸。弗之怠,錄畢走送之,不敢稍逾約。這段話的意思是說,我從小就愛好讀書,家裏貧困,無力買到書來讀,每次都像有書的人家借,借來後用手抄錄,抄完跑著去還給人家,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。由於他勤學刻苦,博覽群書,因而寫出了有關曆史方面的著作学校資格。
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顧炎武讀書時也有愛抄書的習慣,他用抄書的方法來幫助理解和記憶。據說他11歲開始讀資治通鑒,邊讀邊抄,別人讀書越讀越薄,而他卻是越讀越厚。讀完一部資治通鑒,又得到一部手抄的資治通鑒。就這樣他勤奮攻讀了30多年,積累了豐富的知識。時代在發展,科技在進步,我們要趕上時代的步伐,就要多讀書。讀書的前提首先是要有叔叔的來源,除了像圖書館和別人借之外,自己也得買一些書。但在書價上漲的今天,要想在書的海洋裏選擇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圖書,要浪費不少財力学校資格。
從圖書館或別人手中借來書讀,又有期限限制,不妨你也試一試這種抄讀法,把對你有價值的資料先快速抄下來,然後再仔細閱讀学校資格